及肃宗即位,上尊号曰皇太后。寻为尼,居瑶光寺,非大节庆,不入宫中。……神龟元年(518年),太后出觐母武邑君。时天文有变,灵太后欲以后当祸,是夜暴崩,天下冤之。丧还瑶光佛寺,殡葬皆以尼礼。[84]
至此,灵太后胡氏从容地解决了高氏。高氏之死,“天下冤之”,其实身陷政治斗争,祸福必然难料。
对于高氏的结局,《尼慈义墓志铭》所镌文字中有所避讳。这就是本文第五节中赵万里先生据罗振玉《辽居乙稿》指出的《尼慈义墓志铭》与《魏书》所载诸多不同处之一。其中第四点认为:关于高氏死因,墓志铭不如本传得实,不过墓志铭也已“隐约言之”;关于高氏去世的时间,“殆以(九月)二十四日暴崩,越二日始宣布耶”。
笔者认为,关于高氏死事,本传反较墓志铭得实的看法是正确的。根据本传,高氏去世之前曾“出觐母武邑君”,随后因胡氏“欲以后当祸”而于“是夜暴崩”,最后才“丧还瑶光佛寺”,这样的叙述符合真实情况。从高氏生前的活动以及死后丧还等情节看,高氏“暴崩”的地点在瑶光佛寺之外,而非寺内。《尼慈义墓志铭》称高氏于神龟元年九月廿四日薨于寺,而《魏书》卷九《孝明帝纪》记载高氏九月戊申(廿六日)崩于瑶光佛寺。这两条史料均欲避讳高氏死于寺外的事实,因此会出现日期方面的矛盾,从而暴露了记载的不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