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(摹本)唐敦煌莫高窟130窟
唐玄宗继位,鉴于佛教的过度发展,曾对佛教采取限制政策,如禁止百官与僧尼往来,禁止坊市铸佛、写经,禁止僧徒敛财,检括伪滥僧尼等。但他还是比较重视佛教的,他曾亲自注疏《金刚经》,“颁行天下”,下令天下诸郡,立龙兴、开元两寺,取官物铸金铜佛像,送开元寺供奉,尊礼善无畏、金刚智、不空所谓“开元三大士”,并受不空“灌顶礼”,由他们3人传来的密宗由此而兴起。佛教在这时进入了鼎盛期。
安史之乱使北方的佛教受到重创,但由于僧人曾帮助朝廷军费开支,仍然深得帝王赏识。肃宗曾接受不空“灌顶菩萨戒”,被尊为“戒师”,“官至卿监,爵为国公,出入禁闼,势移权贵”[25]。代宗佞佛更加狂热,吐蕃入寇,他不积极组织力量抵御,却亲临“道场”行香,诵经念佛,祈求保佑。据说代宗宫中经常有100名和尚念经,官给衣粮。他所任用的3个宰相元载、王缙、杜鸿渐,也都非常佞佛,以致“京畿良田、美利,多归僧寺”[26]。
唐代法门寺7迎佛骨表
到唐宪宗在位期间,佞佛达到另一个高潮,最突出的事件就是迎佛骨进京。当时传说凤翔法门寺“护国真身塔”里有佛手指骨一节,塔门30年一开,“开则岁丰人泰”。因此,唐代皇帝曾先后7次开启地宫,奉迎法门寺佛骨舍利。每次迎奉佛骨舍利,都会掀起一场朝野上下的佞佛浪潮。其中尤以宪宗和懿宗朝奉迎佛骨影响最大。唐宪宗元和十四年(819年)迎佛骨入京,先在宫中供奉3天,然后送诸寺巡回展览。佛骨到京时,“王公、士庶,奔走舍施,唯恐在后。百姓有废业破产、烧顶、灼臂而求供养者”[27],掀起了一场迎佛骨的宗教热潮。对此,韩愈上疏表示反对,触怒宪宗,险丧性命,遭到贬斥。唐懿宗时又再迎佛骨,大臣上疏劝谏,他竟说:“但生得见,殁而无恨也。”[28]咸通十四年(873年)四月八日,“佛骨至京,自开远门达安福门,彩棚夹道,念佛之音震地。上登安福门迎礼之,迎入内道场三日,出于京城诸寺。士女云合,威仪盛饰,古无其比”[29],造成了极大的浪费。但是狂热的崇佛,并没有换来佛祖的保佑,宪宗、懿宗都是在迎佛骨后不久就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