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层公寓至20世纪30年代才在中国大规模出现,且多集中于大中城市。其原因除此时中国人已掌握高层建筑的建造技术外,还在于1930年前后的世界经济危机,与西方联系甚广的中国也受到了影响。特别是上海、北平等大城市,商品滞销,金融委靡不振,商人们颇感生意难做,只有投资房地产才较为可靠。而此时大城市的人口又越来越多,住房已相当紧张,正是盖高层公寓的好时机,在这种情况下,中国的高层公寓开始大规模出现了。当时有名的高层公寓有北平王府井的迎贤公寓,上海沪西的炮台公寓、高纳公寓、毕卡第公寓、达华公寓等。
高层公寓内设套房,用于出售或出租。套房小者有一间卧室,一间起居室,另备厨房、浴室、储藏室。大者还另设餐厅、书房、仆人室。无论大小套房,其内部都有家具、石壁炉台、壁橱、电灶、冰箱等设备。这样高级的住所,其收费自然不低。
除民居外,旅馆也应算做居室,是其另一类。民国时期,旧式、新式旅馆并存,半旧半新式的旅馆也不在少数。当时的新式旅馆,多采西方标准,不同于平房大院的中国旧式旅店,双方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在建筑高度上,旧式旅馆多为平房,间或有些楼阁,层数也很少,顾客难有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的机会。而新式旅馆一般都是3层以上的洋楼,如上海华懋饭店,高77米,共11层。在建筑材料上,旧旅馆多用木材,虽雕梁画栋,但不够坚固,也难抵御火灾。新式旅馆多用钢筋水泥砖石,不但坚固、耐火,而且饰有石雕,并不影响其艺术性,北京饭店的中楼,即可为证。在内部结构上,旧式旅馆设有客房、伙房、饭店,有的还在天井周围设有营业茶座。但总的说来,仍难以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。新式旅馆在外部或楼顶大多辟有花园,供客人游玩,内部则设有客房、餐厅、酒吧间、舞池、弹子房、会客厅、理发室、小卖部,尽力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。在通风、采光、供暖、淋浴方面,旧式旅馆做得都不太好,也不很重视这些问题。而新式旅馆则相反,墙上一般都辟有大窗,注意通风采光;房内又设有暖气设备,杜绝了炭盆取火可能招致的火险;室内亦设卫生间,随时供应冷热水;上下楼则有电梯;室内还有电灯、电话。在管理方面,双方也有本质的不同。